別讓尾礦成為“殺手”
在2008年9月8日發生在山西省襄汾縣的慘痛一幕想b很多人都是不能忘的:早上7時50分左右,違法生產的山西襄汾縣新塔礦業公司尾礦庫突然潰壩,約20萬立方米混雜著礦渣的泥水從100多米的半山腰狂瀉而下,頃刻間吞沒了新塔礦業公司辦公樓、部分民居和一個鄉村集市,而后,277條鮮活的生命,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尾礦帶來的危害
無疑,尾礦壩事故造成的災害和損失是巨大的,而尾礦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更為嚴重。
我國冶金礦山9個重點選廠附近的14條河流被污染,粉塵使周圍土地沙化,造成數千畝農田減產或產;白云鄂博鐵礦在草原上筑壩儲存尾礦,占地1.65萬畝,污染草原;湖南錫礦山尾礦排入漣溪,云南易門銅礦尾礦排入綠汁江,云南東川銅礦尾礦排入金沙江,污染更廣。
2009年,就在云南陽宗海事件塵埃落定不久,又一起污染事件被披露出來:云南紅河州大屯海水質砷含量為0.96mg/L,過標準96倍。原來,這又是尾礦惹的禍——大屯海與云錫公司大屯選礦廠的尾礦庫J一壩相隔。有村民說:“2007年以前,大屯海水清澈見底,魚蝦成群。現在,水草都沒有了,在海里游泳后身上就會長紅斑,非常癢。”
李章大說,有色金屬礦尾礦往往伴生有毒的微量元素,如鎘、砷、鉛、鋅、銀等,殘留在尾礦中的某些選礦藥劑更是致命的,如金礦堆浸的氰化物。這些有毒物質滲入地下會污染地下水和土壤,流入河道則危害更廣,不J造成大范圍生態環境破壞,而且還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尾礦綜合利用利國利民
我國提出要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倡導節能減排、綜合利用資源,各地都在積探索、推動一次性和單一性利用資源轉向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資源,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尾礦綜合利用,正是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佳體現。

尾礦處理中
中國地質科學院尾礦利用技術中心是國內家,迄今為止w一一家專門從事工業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及產品技術開發的科技型實體。中心主任張金青介紹說,尾礦的綜合利用通常有三種途徑。
先考慮的是從尾礦中盡可能多地回收有價金屬和礦物。如金川鎳礦從尾礦中進一步回收鎳,使鎳的選礦回收率從原來的50%左右增加到90%。安慶銅礦從尾礦中回收鐵和銅,每年可獲得品位16.94%的銅精礦2.56噸,品位43%的鐵精礦53.5噸,年創產值491.5萬元。新疆可可托海87選礦廠從尾礦中綜合回收白云母,年創產值800萬元,利稅273萬元。
其次,尾礦可以作為復合礦物原料進行整體開發利用,如將尾礦作為陶瓷主原料,燒成溫度比用傳統純料降低50~100攝氏度,節能20%;將尾礦作為建材原料,可比常規原料加工到同樣細度節約近一半能源;擇優組合有關工藝、設備,可以開發出有新性能的新產品,如用黃金尾礦生產的微晶玻璃,其性能等同于添加了黃金的g檔微晶玻璃。
.終,那些無較大經濟價值的尾礦或二次回收后無經濟價值的尾礦,可用作井下充填料或填坑鋪路,也可對尾礦庫復墾造田、綠化造林,或建成生態公園、體育娛樂場地。
隆中尾礦干排篩更為尾礦處理找到出路
尾礦干排隆中重工是近年來國內逐漸興起的一項尾礦處理新工藝,是指經選礦流程輸出的尾礦漿經多J濃縮后,再經尾礦干排篩等脫水設備處理,形成含水小、易沉淀固化和利用場地堆存的礦渣,礦渣可以轉運至固定地點進行干式堆存。

其工藝主要用于選礦廠尾礦的濃縮、脫水工藝,達到尾礦干堆的目的,是實施綠色礦山的選工藝。
相關 :尾礦為何是有待挖潛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