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礦現狀
據相關統計數據,我國現有礦山15.3萬座,尾礦庫12655座。截至2013年底,我國尾礦累積堆存量達146億噸,其中2007年~2013年連續7年產出量在10億噸以上。
然而,與驚人的尾礦堆存量相比,我國尾礦綜合利用程度并不高。2013年我國尾礦綜合利用率J為18.9%。“當前我國尾礦資源綜合利用出現了兩個‘大頭’,一是未開展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的礦山占‘大頭’,另一個是綜合利用率低的礦山占‘大頭’。”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陳甲斌認為,我國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潛力較大。
我國尾礦累積堆存量146億噸,尾礦綜合利用率J為18.9%。尾礦之所以成為“雞肋”,源于觀念的落后——沒有從資源和環境兩方面認識尾礦資源。專家建言,應從技術、經濟、政策、數據與信息“四管齊下”,推動尾礦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尾礦庫
破解尾礦綜合利用困境,需要對癥下藥。相關部門應從以下四方面發力,促進尾礦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1、加強尾礦資源綜合勘查評價,掌握尾礦資源存量、空間分布及組分等方面的信息;
2、加強技術研究,逐步突破尾礦資源利用和高附加值產品開發的技術束縛;
3、落實系列經濟政策,包括稅收政策、財政支持政策及尾礦循環利用的投融資政策等;
4、實施示范工程,通過示范效應,喚起社會投資動機。
目前國內外對尾礦資源的綜合利用主要有四種途徑:
1、是采用先進技術和合理工藝對尾礦進行再選,.大限度地回收尾礦中的有用組分,進一步減少尾礦數量;
2、是用作礦山地下開采采空區的充填料,即水砂充填料或膠結充填的集料;
3、是作為建筑材料的原料;
4、是在尾礦堆積場上覆土造田,種植農作物或植樹造林。
隆中重工推出尾礦干排技術,已經為很多尾礦解決了壓力
尾礦干排是近年來國內逐漸興起的一項新的尾礦處置新工藝,是指經選礦流程輸出的尾礦漿經多J濃縮后,再經脫水振動篩等脫水設備處理,形成含水小、易沉淀固化和利用場地堆存的礦渣,礦渣可以轉運至固定地點進行干式堆存。由于該項技術可有效克服尾礦庫地表堆存的 、環境、占用土地等問題,因此,它與全尾充填采空區技術、尾礦加工建材制品等尾礦整體利用技術已逐漸成為國內大中型礦山尾礦處理和利用的三大主要途徑和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隆中重工尾礦干排系統通過先進節能的工藝系統完成尾礦的.低運行成本的固液分離,渣料填坑、造田、筑壩、制造建筑材料,濾液達到再循環使用的要求,返回生產繼續使用,節約電能,節約水資源效果顯著。適用范圍:需要延長服務年限的尾礦庫;需要重新利用已經關閉的尾礦庫;需要用干排渣進行填坑、造田;滲水嚴重的尾礦庫;缺水嚴重地區。
尾礦改造后
隆中重工濃縮脫水型水力旋流器的.大特點是在旋流器的上部設置一個虹吸裝置,下部設置了一個魚尾裝置(均已申請專利)。隆中重工濃縮脫水型水力旋流器的底流濃度是目前各種水力旋流器中.高的,.高可將底流濃度調整到65~80%。
隆中重工深錐多錐濃密機的下部采用大錐角的深錐設置,大大增加了濃密機的壓縮區,所以盡管所處理的物料粒度細、濃度較低,但濃密機的底流濃度卻很高,可達50~70%。
尾礦干排篩
隆中重工尾礦干排篩在設計方面有很多獨特的技術,并已申請多項專利。隆中重工尾礦干排篩的篩板的給礦區的篩板后部與主板成 角,然后篩板往排礦端水平方向向上偏轉,脫水篩采用適宜的多頻振動。隆中重工尾礦干排系統具有投資.少、功耗.低、成本.低、適合的礦漿粒J.寬的特點。按照年工作日330天計算,該工藝比其他尾礦干排工藝每年可節省成本375~625萬元以上。而且回水率可達75%以上,按濃度30%,每年可再利用水資源230萬m³按1.5元/ m³計算,可節約345萬元。兩選項合計可達605~855萬元以上,J節省的成本一年就可收回投資。
此外,激發礦山企業的積性,自覺開展尾礦資源綜合利用研究,也是當前亟須破解的一道難題。礦山企業之所以“沒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尾礦開發利用的經濟價值遠低于礦山企業采礦或選礦帶來的經濟效益,但根本還是觀念沒有轉變,沒有從資源和環境兩個方面來認識尾礦資源,企業也應將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內化到生產環節,樹立尾礦資源循環利用的新觀念,關注技術創新和升J。
相關 :
尾礦綜合利用 多用隆中重工尾礦干排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