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8-16
今年七月,自《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在上海正式實行以來,我國正式開啟了垃圾強制分類時代的序幕,歷經了30余年蹣跚起步后,生活垃圾分類終于站在了聚光燈下。
目前,繼上海之外,垃圾分類工作已經在我國多個城市地區逐漸展開,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新出臺要求,到2020年底,包括廣州、深圳在內的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在垃圾處理的整個流程中,垃圾分類后的后端處置能力能否跟得上一直是業界關心的問題。作為國內生活垃圾主流的處理方式,焚燒發電也是環保為數不多的全生命周期成熟、集聚規模效益的板塊之一。
當前我國生活垃圾年產量為39889億噸左右,并以大約每年7.5%—8.4%的速度遞增。得益于我國逐步增長的生活垃圾產生速度,截止2018年年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已遍布我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2018年國內垃圾焚燒發電累計新增裝機容量189.6萬千瓦,新增裝機容量前十名累計新增裝機容量為163萬千瓦,約占總新增裝機的86%。廣東省新增裝機容量達41.2萬千瓦,占比21.73%。
通過垃圾焚燒發電不J可以有效解決垃圾填埋帶來的占用土地、影響生態環境等問題,同時還能提供清潔能源。短期內,入場垃圾量不會下滑已成為當前業界共識。
垃圾分類實施,對垃圾焚燒發電帶來的影響
隨著垃圾分類持續推進,一方面垃圾焚燒廠在環保排放控制方面的壓力會降低,另一方面再生能源轉換率會進一步提升。例如,“干濕分離”將濕垃圾從原本進入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干濕混合生活垃圾中分離,可以在降低垃圾含水率的同時提高入爐垃圾的熱值。同時,濕垃圾的分離也會使得垃圾入場量和入爐量出現相對程度的下降,即創造價值的垃圾總量呈現下降趨勢(量減)。
而在垃圾熱值提高后垃圾含水率得到有效控制,垃圾焚燒的成本能夠有效降低,這將進一步提升焚燒在整個垃圾處理中的比重,給垃圾焚燒發電的發展帶來利好。
有關調查機構表示,若以0.4元/度上網電價計,項目盈利將提升15-20元/噸;控制二噁英排放,分類后降幅可達80%。
因此,可以看到,垃圾分類時代來臨,對焚燒發電產業來說是莫大的機遇,在***補貼政策等支持下,垃圾焚燒發電成為當前環保產業中“十分賺錢”的產業類目。垃圾焚燒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是垃圾處理費,另一個是通過余熱發電產生的能源費用。
與環保其它細分行業相比,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仍處于快速成長期, 有將近3120 億的市場空間有待釋放,清晰的商業模式,更高的市場化程度能為投資者帶來更強的盈利能力。按照我國“到2020年我國固體垃圾焚燒處理率將達到50%”的政策要求,也為相關企業創造了更多機會!
版權所有洛陽隆中重工機械有限公司
警告:本網站所有內容、圖片均受知識產權保護,嚴禁抄襲盜用,敬請廣大客戶認準隆中品牌,謹防上當受騙,如有疑 問請撥打400-658-0379進行咨詢,未經我司同意擅自盜用圖片視頻,我司將追究法律責任。